黑水虻一年四季都可以养吗?
不一定,但是发酵后可以去除有害病菌,更有利黑水虻吸收。
黑水虻幼虫是一种重要的动物蛋白***之一。笔者多年的研究试验证明黑水虻很好的利用餐厨垃圾,农副产下脚料,畜禽粪便既为大量养殖黑水虻找到廉价的饲料来源,其方法简单成本优廉,效果显著其具体饲养方法如下。
1、设备:黑水虻的饲养场地最好靠光线直射充足,通风良好,交通方便的地方。应该有成虫产卵室,幼虫饲养室。如果***取加温控温周年饲养。
2、饲养料准备:先把餐厨垃圾用粉碎机粉碎。因粉碎后的料含水易过大可用锯未调湿度约为60%左右。
3、成虫饲养(10天):黑水虻成虫饲养是整个黑水虻养殖配套技术的关键又是难点。只有养好成虫才能获得大量的虫卵。
①成虫室及产卵箱制做:黑水虻成长期会飞,所做防逃工作。宽2米长3米高2米立体架子,外面套上泥龙网或铁窗纱,留一个便于饲养员出入的门。内部放一张接卵桌,顶部接装自动喷雾器(手压式也可)桌上放一个或多个诱集收卵盘湿度25~27度,在自然光下(成虫交配需要太阳光的***)阴天可开碘钨灯,效果是太阳光的60~70%,成虫期不吃食只需要一定的水分。
②准备工作:餐厨垃圾:锯未1:1,含水量为60%
③产卵工具:直径3~4mm深7mm的花泥块或方木块若干个放在口上。
5、幼虫饲养(15天):刚刚孵化的小幼虫体色为乳白色—灰白—褐色—黑褐色等到体色变为黑褐色时开始不吃食往干燥的地方爬行。
①准备工作:餐厨垃圾最好用粉碎机粉碎用锯未凋和湿度为60%
②培养箱或养殖池:若用箱养:规格为40×60×10的***的塑料箱,养殖池如同苍蝇用水泥砌成宽1米长2米高随意即可。
6、蛹期(15天):初期—中期是洗动的后期,处于休眠状态,羽化准备:先把蛹放进容器里,倒入水。
黑水虻的养殖前景?
以下是一些关于黑水虻养殖前景的方面:
环保价值:黑水虻在环保领域具有重要作用,能够有效处理厨余垃圾和畜禽粪便,减少环境污染,降低温室气体排放,转化后的有机肥料可循环利用。
市场需求:随着我国养殖业的发展,对高质量饲料的需求不断增加,黑水虻养殖能够满足这一市场需求,为养殖业提供优质、绿色的饲料来源。
养殖优势:与传统畜禽养殖相比,黑水虻养殖具有占地面积小、水***消耗低、温室气体排放少等优点,有利于***节约和环境保护。
技术支持:目前国内多所院校和研究机构都在开展黑水虻研究,如中山大学、山东农业大学、华中农业大学等,为黑水虻养殖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。
养殖效益:黑水虻养殖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,养殖企业如无两生科、克迈拉、结姆等已在国内取得显著成果。
黑水虻规模化养殖技术?
池养一般***用单层或双层饲养,需要建设大面积的厂房或者简易棚进行生产。池养较为粗放,不需要太多的人力投入,***用鸡粪、猪粪进行饲养,养殖成本低,适于在农村推广。饲养设备:2*2m或2*1m的方形水泥池,池身高度约15厘米。在水泥池的一角沏成坡度为30度的斜坡,斜坡靠外的一边向外伸出,供预蛹爬出。饲养管理:幼虫养至4日龄后,即置放池养,每池保持在2万头左右。池中饲料可以一次加满,保持饲料厚度在10厘米以上;也可以根据幼虫的取食不断补充添加。池养一般不需要进行清除残料,只要加够足够的料,幼虫能够充分取食即可。
黑水虻养殖条件?
首先选择具有大量禽畜粪便和生活垃圾的地方建立养殖场所,然后采收虫卵,虫卵大概两天便可***收到。黑水虻幼虫的饲养一般有三种模式,即池养、盒养和桶养,大多数都是***用池养的方法。为了方便统一管理幼虫,一定要把同一天孵化的幼虫集中放到一起饲养。给幼虫喂食的麦麸必须保证湿度,这样有利于提高存活率。
怎么养殖黑水虻?
"黑水虻怎么养殖?"针对这个问题,愿意与你分享一下个人看法。
黑水虻是一种非常具有开发价值的昆虫,成虫喜食粪便和生活垃圾,被广泛利用于处理鸡粪、猪粪以及餐厨垃圾等等废弃物;幼虫又是一种富含蛋白质的可作为家畜饲料的很好原材料。所以,饲养黑水虻,成本低,价格还不错,其干虫一吨的售价在13000~14000元之间。
那么,如此养殖黑水虻呢?
黑水虻成虫饲养
黑水虻成虫会飞,故而饲养的时候,一定要制作一个可防止成虫飞走的养殖室。养殖室的大小可根据自己的饲养规模而定,先是制作一个立体的架子,然后在架子的外面套上铁窗纱,并且留一个便于饲养员出入的门。另外,还需要在饲养室内放一张桌子,并且在桌子上面放多个诱集收卵盘,盘子湿度在25%~27%,以便引诱黑水虻附在上面产卵。
喂养方面:黑水虻主食粪便和生活垃圾,饲养容易。可将餐厨垃圾和锯末以1:1的比例混合,添加一些水,促使含水量为60%。然后,放进饲养室即可。
黑水虻幼虫饲养
黑水虻成虫产卵之后,可讲虫卵置于27℃下孵化,大概需要4天左右的时间即可出幼虫。幼虫比较喜欢干燥的地方,所以要注意培养箱保持干燥。
培养箱,可找那些不用的塑料箱子,然后将餐厨垃圾粉碎,与锯末1:1的比例混合,放置于培养箱内喂养即可。
好了,以上是我个人看法,欢迎评论指正。另外,大家有关于三农方面的问题,可以一起探讨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scny.cn/?id=1676